今天,要由四个来自南传国际摄影专业的大男孩讲述各自与摄影的故事。在日常学习中,他们不断迸发灵感与进行项目创作,并作中成功获取名校offer。四位“摄影师们”通过自己的故事告诉所有热爱光影的朋友:“只要你想去做,镜头就在手中。”


/ 2022 GRADUATE PROFILE /

杜岳鹏:

“注重作品的内在逻辑联系”


录取院校:南安普顿大学

录取专业:平面艺术(摄影)


回想这两年来说,我收获最多的是思维方式上的进步,比如说对于一个作品、主题、镜头,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去分析、拆分、重组,最终逻辑清晰地得到自己想要的画面。我更加注重作品的内在逻辑联系,而不仅仅是追求一个唯美的,“有感觉”的图片。

杜岳鹏作品《壹》


我最喜欢自己的作品是《自然醒》,这组作品的灵感来源,是来自平常生活中,一次用力揉眼睛时,所产生的画面得来的灵感:当物理压力施加在眼球上,会让人看到一个扭曲的画面,学名叫做光幻视。这就不禁让我联想到现在的社会,有太多人因为各种压力,而无法正常入睡。我用PS里反相的效果来模拟光幻视的色彩,用液化工具来模拟光幻视产生的变形。我希望通过模拟这种光幻视,让人们正视自己认为的压力来源。当我们睁开眼睛后,那些扭曲的怪异的画面就都随之慢慢消失。而压力倍增的人们总能摆脱“梦魇”重新看清眼前的路,希望所有人都可以每天安稳的睡到自然醒

杜岳鹏《自然醒》


现在的我收到了南安的offer,对于那里的生活,我很期待。我想去更加深入了解如何用摄影来展现自己主题。我还想在学习过程中去研究如何将自己的作品用不同形式展现出来,例如与NFT结合起来等,供大家欣赏或者能提供给大家收藏。同时也期待能够与各国的学习艺术的朋友、教授交流想法,互相学习。



山家杰:

“成为以社会为中心的摄影者”


录取院校:南安普顿大学

录取专业:平面艺术(摄影)


在南传入学考试的时候老师就问过我“你认为摄影是什么”这个问题,当时我的回答是摄影是一个载体。而这两年的收获大概就是对于摄影这个载体的认知变得更深了吧。摄影不光只是释放情绪的工具,而更多成为了我表达思想、提出问题、与社会交流的载体,我从“以自己为中心的摄影者”变成了“以社会为中心的摄影者”,我开始以全局而不是私人的视角来看待创作这件事,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山家杰毕业展 《吓我一跳》


我做过一个关于水污染治理项目,灵感源于老家边的印染厂违规排污水现象,即使后来社区进行了数次河水治理工作,环境都没有恢复原状。在上到古典映像课的时候,蓝晒液作为液体,它在底板上运动和扩散的特性,让我想到河水和污染,就自然形成了这个项目。首先是污染的扩散,我提起棉布的中间部分,再将蓝晒液倒在上面,水流留下形成轨迹,这是水污染从一个点流淌到许多点。其次是河流,我用了两条长布,一条用皮筋扎起打结,用来模拟河道堵塞,一条在上面放上垃圾,模拟了垃圾河道。最后是污水反涌,我在地面倒了蓝晒液,将布料盖在上面,模拟污水渗透到地面上。我希望呼吁更多人来保护现在的家园。

山家杰作品《浮》


当然,这个项目不是终点,我将前往英国,期待见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我希望和更多有相同或者不同思想的人交流,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来。也希望自己能够更多的去创作,更加接近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杨童钰:

“用镜头传递人间温度“


录取院校:威斯敏斯特大学

录取专业:摄影


通过这两年在南传国际的学习,我认识到想要拍到成功的作品,除了像卡帕说的那样‘要离的更近’,自身观察事物的时候也要更细心,同时还要保持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我本身是一个比较自由潇洒的人,在项目完成之前没有什么想法,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开始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人、环境甚至是某个物品去寻找突破口,对拍摄对象的调研与实验投入大量的时间,这样才慢慢的完善了属于自己的一个个作品。

拍摄花絮


我出生在城市,但我的父母是农村人,对他们来说,在农村没有比集市更盛大的事情了。新年期间,父亲总是开车几十公里带我去市场买东西,让我感受了市集的热闹和传统氛围人文风俗与城市的烟火气。集市好像一座城市的纪录片,每一个摊位和面孔都在诉说这座城市的故事,无形之中契合了人与人之间的情味,质朴、纯善、美好。我耗时数月,往返无数次,拍下了《Village Life》这个作品,里面蕴含着一个家庭的柴米油盐,也藏着很多普通人的生活希冀,在各种意义上都显得如此安康殷实。

杨童钰作品《Village Life》


对于未来,我很期待与世界上很多优秀摄影师交流学习,不断拓展自己摄影的可能性。所以,希望自己也可以在英国院校的学习中,开拓自己的视野,结合其他学科,让自己对摄影有更多的认识与理解。



张梓伦:

“反复实践反复拍摄”


录取院校:威斯敏斯特大学 

录取专业:摄影专业


在进南传国际学院前,我拍照风格是喜欢把饱和度过分拉高,喜欢把元素充斥在画面的各个角落里。但是事实上摄影是一门减法的艺术,过分多的元素会导致画面杂乱无章,不能突出主题。

很幸运的是我在王老师的课上学会了如何对主题进行思考,跳出自身框架的约束,反复实践反复拍摄。作为学生会的一员,我经常会去拍摄一些学校或是学生活动,帮他们记录下最重要的时刻,也让我成就感满满。

向嘉宾介绍作品


我最喜欢的作品是我拍摄的《孤灯》,灵感来自我的外婆。曾经的她是家里的核心,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患上了各种疾病后,她开始被家里人的忽视。有时候为了能得到家里人的重视,会做出一些看似无理取闹的行为。隔代亲的我能感受到她的失落,我希望拍摄这组作品能让家里人感受到老人家从始至终未曾消失过的温暖让他们能重视外婆的感受。家里的老人就像一盏灯一样,只要我们有需要,他们就会被点亮。

张梓伦作品《孤灯》


我希望到了英国之后首先去到影棚和暗房里面看看,威敏的工作室真的很吸引我。希望自己能接触更多类型的摄影比如中大画幅的器械或者是无相机去进行摄影。因为威敏是一所以新闻传媒而著名的院校,希望自己可以在纪实摄影的这一方向找到自己前进的道路。在国外的话也能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去进行交流,多看看多了解这个多元的世界。



追随内心所爱,保持期待。国际学院摄影专业为每位学子提供创想的土壤,不断激发其富有内涵的思考方式。从摄影小白到成熟创作家,我们共同见证学生们的飞速成长!

offer展示


南京传媒学院国际学院深耕艺术留学领域,是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签署双向协议的战略合作伙伴,并联合多所海外顶尖传媒艺术名校,开展国际本科/预科项目。

2022 ICUCN期待你的加入

咨询地点:

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3666号

国交楼504国际学院招生办

咨询电话:

025-86179065;025-86176605

15161469036 杨老师

13770976460 徐老师


海报:任思怡

责编:刘瑶

审稿:杨逸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