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Theme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 本科双学位项目宣讲会 时间 | Time 2023.3.14 14:30 时间 | Time 教学楼 四区307 主讲人 | Speaker 章于炎博士 章于炎博士是密苏里新闻学院环球交流项目中心中国合作项目部主任。章于炎曾任《广州日报》政文部副主任、《广州英文早报》副主编和广州日报集团办公室副主任。章于炎的博士研究方向为媒体融合、媒体集团管理、媒体经济学、危机传播和国际新闻学,章于炎为美国 AEJMC(全美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协会)、 ICA(国际传播协会)、NCA(全美传播协会)和CCA(中国传播协会-[美国])会员,曾有多篇论文在以上协会的学术年会上宣读和演示并在美国、亚洲和中国的新闻传播核心刊物上发表。 项目介绍 | Introduction 为了帮助南传学子顺利进入世界著名的老牌新闻院校——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学习,今年两校将继续合作开展“2+2”本科双学位联合培养计划。 根据我校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合作协议,通过申请的学生,将于大学前两年在我校学习,后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完成后续两年学习,达到条件者将获得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学士学位证书,并凭借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成绩单,豁免我校部分课程学分,同时获得我校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美国密苏里大学始建于1839年,是美国密西西比河以西第一所公立大学,被誉为可提供哈佛式教育的“公立常春藤”大学之一。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创建于1908年,是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也是美国最著名的新闻院校之一,被誉为“美国新闻记者的摇篮”。该院是颁发全美第一个新闻学士、第一个新闻硕士和第一个新闻博士的新闻学院,也是全美规模最大、专业门类最齐全的综合性新闻与传媒学院。 往期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教学周课程回顾 项目咨询 | Contact Us 咨询地点:行政楼313国际合作处 联系方式:025-86179911 邹老师 延伸阅读: 关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 哈佛的MBA、耶鲁的法学、加州伯克利分校的工学都闻名世界,与这些齐名的新闻学则来自密苏里大学。一百多年前,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哥伦比亚小城,当年的沃尔特·威廉姆斯教授高瞻远瞩,洞察到新闻与广告的并存关系,认为新闻必须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学科,亲手缔造了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今天的密苏里新闻学院以历史最悠久、专业设置最全面、学术研究和新闻传播兼顾得最完美,在北美排名第一,成为密大的金字招牌。 这所古老学院对于来自地球另一端的我们,如同古老的密西西比河般遥远,然而,一个名字的出现,则让我们有了十分的亲近感。他就是中国人民熟知的《西行漫记》的作者爱德加·斯诺——一个改变了中国革命舆论环境的外国人、一位深入观察和报道红色中国的著名战地记者。 1928年,斯诺怀揣母校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教务长的介绍信来到中国上海,成为英文周刊《密勒氏评论报》主编鲍威尔的助手,后又任《芝加哥论坛报》和“统一报业协会”的驻东南亚记者,从此便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1933年至1935年,斯诺在燕京大学新闻系主讲《特写的写作》课程,此时萧乾刚从辅仁大学西语系转到燕大新闻系,成为他班上的学生。 中国抗战期间,他踏遍中国大地进行采访报道,“9·18”事变后曾访问东北、上海战线,发表报告通讯集《远东前线》。1936年7月,斯诺寻着红色足迹奔赴延安,与毛泽东主席在那低矮的窑洞里彻夜长谈,之后诞生了闻名于世的《西行漫记》,向当时的西方世界传播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希望,从此走进中国人民的记忆中。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先生先后三次访华,1970年10月1日,他应邀参加国庆活动并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照片刊登在12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上,作为中美关系开始解冻的一个象征。 1972年2月15日,就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6天,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瑞士日内瓦的家中去世,终年67岁。临终之前,他对他的好友马海德说:“我热爱中国,我希望死后我的一部分仍像我活着的时候一样能留在中国……”遵照其遗愿,斯诺的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在他的墓上写着:“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 斯诺先生就出生于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1925年斯诺在密苏里新闻学院求学,因为受到威廉姆斯院长与中国关系的影响,1928年从这里开始了他的远东之旅。在密大开放的西式建筑群中,独有新闻学院设有大门,两旁然守着两头中国石狮。这两头雕于中国明代的猛兽原来蹲踞在山东曲阜的孔庙, 1931年由孔祥熙代表国民党政府赠送给该学院。 在这之前,1921年首任院长沃尔特·威廉姆斯教授赴北京和上海,为当时媒体工作人员和大学生举行过数次讲座,并在北京大学发表了著名的“世界的新闻学”演讲并由胡适博士担任翻译。威廉姆斯访华是当时的重要事件,因此受到了贵宾级的待遇。斗转星移,物是人非,然而这两个石狮却一如既往地守候在这里,作为中美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成为密大的中国文化符号。 密苏里新闻学院创造了数多历史上的第一,全世界第一个授予新闻硕士,全世界第一个授予新闻博士,全世界第一个把电脑技术运用于新闻学教育的各方面,它是全美教授最多的新闻学院,有90多名全职教授,其中3名普利策奖获得者和许多国际一流教授。然而最与众不同、体现密苏里新闻学院风格的则是它的“干中学”理念。 威廉姆斯院长最早认识到新闻学实践的重要性。在缔造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同一天,他就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由新闻学院运营的商业性报纸,即《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报》。以后随着世界媒介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密苏里新闻学院又创办了广播、电视、杂志和网站等多个商业性媒体。密苏里新闻学院KOMU电视台,是哥伦比亚市唯一的电视台,这个电视台从新闻的采访、写作到编辑、制作和播出主要由新闻学院的教授和学生承担。《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报》,也仅有少数全职人员。该报是新闻专业学生在此学习报业采访、写作、编辑、管理和广告发行的好课堂。一般老师任编辑,学生当记者。一个学生一个学期至少发稿15篇才能取得A级成绩,跑政府口的最少要发22篇。 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学生,一入校就把自己定位为媒体人,有着强烈的新闻意识。他们采访各方面的人士,并写出报道发在当地媒体上。也正因为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学生大学本科四年不只在课堂上听讲座,学理论知识,而是提前进入职业状态,在岗位上真刀实枪地干,因此在毕业后就能迅速进入职业化作战,且能坚持终身学习和创新实践的习惯,这成为学院不断追求的风格特点,也是它保持生命力和竞争性的核心优势。 参考:南京传媒学院微信公众号 封面:任思怡 责编:Makiyo 审稿:Allison